故事接龙法
和孩子编故事。母亲说一两句,孩子接一两句,母亲再接下去,这样循环。不管故事编得怎么样,编到什么地方,都无关紧要,要紧的是能接上,逻辑上说得过去就好。孩子接得越快,说明思维越敏捷。
示例:母亲说:有只小鸡出去玩,遇见一只小狗。孩子接:小狗嘴里叼着骨头。母亲接:小鸡非常想吃骨头,眼巴巴地看着小狗。孩子接:小狗想分骨头给小鸡吃。母亲接:可是,小狗想起母亲的话,骨头要给生病的狗父亲吃
开始的时候,接一句就好,不要太长。太长了,孩子把握不住故事情节,反而增加了续接的困难程度,由于孩子本身要把精力放在续接下一个情节上。
形象比喻法
通过察看某种事物,联想到类似这种事物形态的另一种事物。母亲可以参考事物的多个角度来引导孩子去比喻和联想。
示例:母亲把书立起来:书的样子像什么?孩子答:像扇门,像窗子。母亲把书放平问:目前又像什么?孩子答:像豆腐,像大积木,像一栋楼,一块平地。母亲把书打开竖放再问,孩子答:像扇子,像商场的旋转门。母亲把书摊开平放,孩子答:像张开的两片叶子。
从不同视角来比喻有肯定的困难程度,假如孩子一时答不上,可以不断鼓励和启发他,甚至报出你想像出来的东西:你再看看,是否像
加减改换法
母亲可通过增加或改换事物的一部分来引导孩子考虑,开启他的想像思维。
示例:母亲:假如一张只能睡两个人的床要睡十个人,会如何?孩子答:会挤下去,会热死掉,会抢被子,会打架。母亲问:假如房屋没一扇窗户会如何?孩子答:会非常热,会非常黑,会看不到风景。母亲问:假如狗身上长着鸡头会如何?人也长尾巴会如何?孩子听了必然会发笑,非常乐意地配合你去考虑、想像。
母亲的问题提得越有趣,孩子就越想去考虑和想像,这对孩子来讲,是个开心的游戏,而不是枯燥的事情。